一、引言
二、算法共谋的研究现状
(一)算法定价对市场竞争的影响问题
(二)算法平行行为的法律认定问题
(三)自我学习算法下经营者责任认定问题
三、算法共谋中经营者责任认定的法律困境与现实挑战
(一)协同行为的认定要件问题
(二)算法共谋的损害认定问题
(三)算法共谋所引发的经营者责任认定问题
四、算法共谋中经营者责任认定:判例借鉴与理论分析
(一)间接意思联络概念适用于算法共谋的认定与证明
(二)重新审视平行行为与协同行为的划分标准
(三)需要科学划分经营者与第三方的责任
1.算法的工具性与自主性对经营者责任认定的影响
2.经营者与第三方的关系分析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文章摘要:在算法共谋中,意思联络达成与维持的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经营者责任的认定面临着意思联络判定的困难。基于此,从意思联络视角讨论算法共谋场景下经营者责任认定问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研究发现,算法便利了经营者实施间接意思联络,鉴于间接意思联络的特殊性,有必要扩展意思联络这一概念,知情默许与合理预见也应构成意思联络,并适当加强竞争者的背离义务。在算法共谋的场景下,对平行行为与协同行为进行划分仍然是具有意义的,但是需要依照意思联络表现形式的变化对两者的划分标准进行调整。算法共谋中经营者责任的认定受到算法工具性与自主性影响,当前反垄断法主要将算法视为工具,但随着自我学习算法的发展,算法的自主性也应当纳入考量。可以依据经营者对意思联络知情与否以及算法自主性程度作为分类标准对经营者责任进行分类讨论。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剌森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
论文DOI:10.19559/j.cnki.12-1387.2022.03.007
论文分类号:D922.294
文章来源:《经营者》 网址: http://www.jyzzzs.cn/qikandaodu/2022/0512/1646.html